心理文章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高壓、情緒緊繃是你工作的寫照嗎?4個方法為自己設下界限


作者:蔡秀娟 Joy 諮商心理師




在高壓且競爭性的職場中,有著許多比較與評分的制度,使得滿足「被看見」與「被肯定」這兩個需求變得比往更為困難滿足。
而為了這些需求,我們不斷的催促自己要更加的積極爭取與精進自我,並衍生出了「沒有評估自能狀態而接下超出負荷的職務」、「對於求助或拒絕有所膽怯,將求助與拒絕等於能力不好劃上等號」、「排斥與重要他人談論此事,恐懼對方的眼光與評價」等情況⋯⋯
我們害怕展現無助就會失去自己在職場中的價值與位置,於是不斷告訴自己要再更努力、再撐一下。
然而也因著這些催促與長時間的情緒緊繃,我們會逐漸對於身旁一些人事物的感受力降低,工作效能大不如從前,失去了生活原本該有的品質與樣子。而這樣的狀態其實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工作倦怠,是形容一個人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但卻無法成功因應壓力的症候群。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護理長的工作困境,或許在我們的職場生態裡並不陌生
 
我想以《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這部劇來試著說明工作倦怠的情況。
劇中有一名護理長懷孕36周,理應可以取得假期的休養,但卻因為人力不足,而被迫上班,在劇中的他雖親力親為負責工作所有大小事,但隔著螢幕的我,卻能感受到他在環境中的累積的壓力與厭世感。
 



在某次的值班中,護理長與醫生展開了這樣的對話:
醫生:「懷孕36週可以排休了吧?」
護理長:「要是有人可以交接,我也不想在這啊,醫院人太少,所有人都在排日夜班,你還沒有家庭,跟你講這些你大概不懂⋯⋯」
而後來因連續的加班,使得護理長在醫院早產,而在面對其他人提出護理長是否過勞的時,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院長:「沒有⋯⋯我們這邊沒有過勞,是護理長身體比較虛而已。」
醫生:「就是過勞,有什麼好意外的。」

護理長這個角色,雖然是在醫療單位中,但我想他所面臨的工作困境,或許在我們的職場生態裡並不陌生。因為人力不足,被要求加班與攬下更多業務、生活中沒有支持的資源幫忙分擔壓力,導致壓力情緒無處可釋放,最後在內外在的壓力反噬,形成了油盡燈枯的狀態。

身處在一個,對內沒資源(家人)、對外沒商量(工作)的困境裡頭,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單一的接受,而是在困境中找到自己可以為自己拓展的可能性。


1.定期追蹤自己在工作中的內外在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等到生理心理亮紅燈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狀態真的需要緩一下,其實我們的身心狀態其實是需要定期保養的,而壓力的感受度很主觀,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試著去評估一下自己是否有下列兩種情形,
a. 內在特質:情緒耗竭,一個人過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資源的耗竭感,壓力過大、無力感,精神狀態不濟,疲倦感。
b. 外在特質:去人性化,在人際中對他人產生消極、過分疏遠,有時候會出現憤世忌俗的心態。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做出消極的評價,多半對於新的人事物感到無力與排斥,覺得自己做不到。
 


2.設立物理與心理界限,給快窒息的自己喘口氣
設立界限重要的不是拒絕成功,而是在過程中為自己創造出一個新的可能性,例如在推辭不了的狀態裡,營造一個不過份壓榨自己的局面。如果你是一個很難講出不的人,那麼可以試著在表達後,刻意的離開當下的情境,讓自己暫時遠離那些人的眼光與評價。

3.落實自我照顧,找到生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自我照顧的方式百百種,我想,每人都知在壓力大時,做些什麼會讓自己舒緩一些,但重點是「你什麼時候為自己去做這些事」。練習在生活中預留時間給自己,不管多少時間都好,這些自我照顧所累積的養分,都會是支撐你度過工作壓力的關鍵。

4.釐清求助與能力無關,有時候求助也是一種改變的開始

很多人知道自己需要求助,但卻說不出口,原因往往是因為把求助行為跟能力好不好畫上等號。事實上,我們因為無法負荷而衍生的思情緒、想法、行為並非永恆,它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求助行為其實很像是走進快拍機拍照,照片不一定好看,甚至可能被拍的有一點好笑與失敗,但你一定會知道,那張照片跟你整個人無法畫上等號。

圖片來源:Netflix《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點我看作者介紹:蔡秀娟諮商心理師


 
 

預約諮商

 

個別諮商/伴侶諮商/家庭諮商/青少年諮商

職涯諮詢/親職諮詢 

邀請合作

 

心理主題演講/工作坊/文章邀稿/採訪

其他形式合作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