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裝潢,從這裡開始
ABOUT US

關於荳點

留下荳點時光,陪心慢慢長大
「荳點」是心的歇息所。讓來到這裡的人們,試著在緊湊的日常裡,停下步伐,深呼吸、喘口氣,同時,為自己的身心健康播下種子,以心理學知識灌溉「自我」這片土壤,有意識地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呵護自己、善待自己,陪自己好好生長。
READ MOREabout
關於荳點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截圖 2025-08-21 下午11.51.45.png
戀愛 ∞ 練愛-伴侶關係系列工作坊
你相信「你」是值得被愛的嗎?
或你總是透過「被愛、被需要」才能信任自己的價值呢?
 
有些人自己一個人時,可以獨立、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可是一旦在親密關係裡,卻變得連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對方訊息回得慢,便忍不住一直滑手機;對方的疏忽、一句無心的話,就讓你陷入「是不是我不夠好?」的情緒漩渦;衝突過後,不知怎麼和好,只能無力地任憑時間的推演,讓內心疙瘩與心結滋長。

■ 伴侶的一言一行總牽動著你,甚至開始胡思亂想、坐立難安
■ 很努力付出,卻擔心自己不夠好、不會被對方承接
■ 想表達需求,卻怕被嫌麻煩,只好一再壓抑
■ 每次吵架都像世界末日、冷戰、逃避,卻不知如何修復
■ 想在關係裡展現自己,卻常迷失、不知道該怎麼做,內耗自己
這些是你在親密關係中的模樣嗎?
READ MORE
截圖 2025-08-22 上午12.07.15.png
萃取家庭的愛,向外飛-家庭關係界限工作坊
無論到了幾歲,我們都渴望著父母眼眸裡的愛。
 
只是這份渴望,時而溫暖,時而伴隨著深深的失落。
 
你是否也曾經歷這些難受的互動?
▪️明明努力工作,卻聽見那句:為什麼不去考公職?
▪️早已成家立業,卻依然被左右著婚姻裡的選擇與決定。
▪️想要搬出去獨立生活,卻被貼上不孝、不懂事的標籤。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向父母好好表達,卻得到一句:你太敏感、太自私了!
 
你甚至懷疑
「我不過想要一份理解、一點支持,這麼難嗎?是不是這輩子都不可能了?」
「還是我不值得爸媽看見我、回應我?他們根本不愛我⋯⋯」
 
當你為了獲得認同,而勉強活成父母期待的模樣,這樣的關係看似親密相依,其實只是放任孤單、怨懟在沉默中滋長,你的生命力將被無聲吞噬。
READ MORE
斷捨離.jpg
(完工)【斷捨離的講究生活】從物品到關係,迎向清爽自信
「舊的去不了、新的一直來」是你的人生寫照嗎?

跟他在一起心好累,卻怎麼也停不下互動,覺得不甘心也很可惜
分手到現在已經過了好久,但我還是遲遲放不下
房間裡有各種紀念品、卡片、照片等,想丟卻又捨不得
每段感情,你都付出真心,投注許多時間與精力,因此,當關係走向終點,無論你是提出分手或被迫分離的那一方,你都感覺到撕心裂肺,表面上結束了,但過往那份情誼猶如揮之不去般,深埋在你心裡⋯⋯我們渴望的太多,真正可以擁有的太少,衍生太多痛苦與迷惘,更多時候是不清楚內在需求,也不清楚自身限制。
而你可能也會發現「囤積」的習慣,不只是在情感上,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出現,像是:

早已用不太到的東西,卻一直放在那
不太穿了的衣服,還是一直堆在衣櫃裡
即將告一段落的事情,要不是被迫著完成,你下意識地不斷拖延、抗拒結束
不知怎麼了充滿消耗你力量的行程
READ MORE
截圖 2025-07-14 下午11.00.58.png
(完工)【乘風破浪的心理師】真實務現場.三觀修煉場
我們曾以為,只要學好理論、練好技術,就能在諮商室裡,安穩地接住每一個來談者的生命故事。
卻沒想到,真正考驗我們的,更是那些發生在諮商室「外」的震撼教育!

你可能聽過:
「心理師很賺吧?一小時就能收幾千元?」
「你們工作不就是坐著聽人說話嗎?」
「助人者應該都很有愛心、同理心、不太會生氣吧?」
「你們整天聽這些負能量,自己會不會生病、走不出來?」
這些提問你的回應是什麼呢?

✔️在學校單位工作,像是:大專院校心理師時常得面對龐大行政工作、無預警危機、夜間on call的高壓責任;在中小學做學生輔導的心理師或輔導老師,往往會發現你的個案不只是學生,如何系統合作更是促成改變的關鍵。
✔️在醫療院所工作,例如:社區諮商所/治療所,身為獨立接案的心理師,你得一手包辦個案議題心理治療、和機構溝通協調、促使多方心理資源合作,同時得留意過程中大量情緒勞動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影響,留心自我照顧。
✔️除了單純心理師職位,若你還擔任了行政或經營者的角色時,更可能面臨不同職位間的價值衝突,一旦談錢、談策略,就會有人跳出來質疑或你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忘了成為心理師的初衷?」。
READ MORE
READ MOREnews
OUR TEAM

專業團隊

Read More
修改.jpg
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所長
覺察內在恐懼與渴望,陪伴自己走一段療癒與成長的路,你可以創造親密又真實的豐盛生活!

過去是正式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因不想成為鼓勵孩子們勇敢追夢,自己卻窩藏在安逸裡的老師,於是辭去教職、擁抱未知、展開冒險。
在任職輔導教師期間,我和大量青少年、家長們工作,家庭和親子關係一直是我非常關注的議題,因之延伸的伴侶、婚姻關係更是我感興趣也花許多心力研究的主題,同時,因為自身職涯轉換,促使我對職涯發展與規劃有較多探究。
我曾受心理諮商觸動,而期許自己透過說話、文字傳遞生命力與熱情,以利益他人為出發,散播輔導諮商溫暖的愛與感動,讓更多人能在愛裡活出真實的自己!
Read More
IMG_7994.JPG
蔡秀娟Joy諮商心理師/副所長/個管總籌
也許我們都長成過去被對待的樣子,
在生活中緊握著那些熟悉的傷痛與自我懷疑;
也許那時候的我們還沒有辦法學習一個中性的角度,
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然而,
一份足夠好的陪伴與鼓勵,
經常是讓我們蛻變與成長的關鍵!

「心理諮商」
正是提供這樣支持與接納的環境,
讓你長出力量與勇氣,說出自己的故事。

透過引導與探索,
讓你能進一步去認識這些故事下真實的自己,
從而發覺一個有別於過往,
你對自己或他人對你的理解與評價,
並鼓勵著你再一次與環境中的他人重新互動與連結。
Read More
宴萱新.jpg
朱晏萱Sherry諮商心理師
我相信,諮商不是要讓誰變得完美,而是一起練習:練習更理解自己,練習在重要的關係裡,做出貼近自己心意的選擇。

過去我曾在高中擔任老師,那段日子裡,我常有機會走進孩子的生活,也靠近他們的家庭。很多時候,我看見的不是某個「有問題的孩子」,而是一個在關係裡努力生存的孩子,和一個其實早已傷痕累累的家庭。
這些經驗讓我很深地相信──孩子需要被陪伴,家庭更需要好好被理解。因為沒有人天生知道怎麼當父母、怎麼當孩子,我們都只是需要練習。

我深受家族治療與後現代取向諮商訓練的影響,我認為,有時那些痛苦不是因為誰不好,而是我們都卡在舊有的關係模式裡,好難改變、好難鬆動。
在與我的會談裡,我不會急著貼上問題標籤,而是更想好好理解:你怎麼走到這裡?這些困難背後,有什麼重要的故事和努力?又有什麼連你自己都沒發現的力量?

如果你願意,我會用專業,也用真誠和溫暖,陪你在自己的步調裡,慢慢走,慢慢長出新的可能。
Read More
S__314744834(最新改版).jpg
陳怡如Rumi諮商心理師
如同孩子一般,我總是會有一百萬個為什麼,
這是我對生命的熱情。跳脫長大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壓抑與束縛,

眼神裡總能透露著對萬物的好奇。
我享受在大自然中與身體的重新連結,覺察五感,
再靜靜地傾聽身體給自己的所有訊號,
如何自在,如何更強壯,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Read More
IMG_1703.jpeg
吳敏瑄Ariel諮商心理師
「我們經驗的困擾,讓我們有所體驗。」
這句話是很久以前朋友與我分享的,這些年來,它一直砥礪著我,也想分享給你。

生命的旅程裡,與不同的人交織、碰撞,我們或許會感到迷惘、困頓,甚至懷疑自己,但這些經驗並非毫無意義。
它們讓我們有機會更貼近內在、理解自己,並發現新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你不需要獨自承受,而是可以在關係裡,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逐漸找到自己的步伐。

當我們願意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接納自己的每個經驗與樣貌,看見那些影響我們的關係互動,或許就能找到更多理解與選擇。諮商是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們能夠在對話中碰觸那些不易言說的情緒,梳理生命的紋理,讓內在逐漸清晰。

這條認識自己的路,或許顛簸,或許漫長,但你並不孤單。我願意陪著你,一起慢慢走,一起尋找屬於你的力量與方向。
Read More
2DF01BCF-017A-4011-9EC6-ED7F81E55A2E.jpg
張郁翎Lily諮商心理師/心衛推廣
生活裡遇到的人事物,對我們而言都可能是某種刺激,
引發我們的情緒、感觸或行動。

這些感受通常已是我們經年累月以來,很習慣、自動化的反應,但偶爾,我們可能會突然好奇,
究竟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
這些反應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呢?

在諮商、工作坊等管道中,我們能透過許多方式探索、認識自己,當看懂了自己、理解了自己,也許就能創造更多選擇的空間,讓以往覺得難以調適的感受、難以處理的難題,有了其他可能性。

生活總是有高有低,
但我們仍然可以為自己找到更舒心的生活秘笈!
READ MOREproducts
SERVICES

服務項目

心理諮商
 
,,
 
個別諮商、伴侶諮商、家庭諮商、團體諮商、心理測驗
 
,,
 
自我成長課程
 
,,
 
員工協助方案EAP、職涯諮詢與規劃、心理健康講座、團隊凝聚活動
 
,,
 
企業內訓合作
 
,,
 
心理主題的演講、工作坊、線上課
 
,,
 
心理健康推廣
 
,,
 
心理主題的文章、Podcast、展覽
 
,,
 
READ MOREservice